“ST股票现在有多少家?”——这不仅是市场冷热的风向标,更是投资者规避风险、守护本金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。截至2024年7月26日,A股市场处于风险警示状态(ST/*ST)的股票总数达 168家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168家公司的经营困境与投资者的风险博弈。看懂ST股票版图,是理性投资的必修课。
一、ST股票实时数据:风险地图全透视(数据来源:沪深交易所)
总体规模:168家
板块分布:
沪市主板:75家
深市主板:58家
创业板:35家
警示类型细分:
*ST股票(退市风险警示):约101家 - 面临更高、更紧迫的退市风险,是“高危中的高危”。
ST股票(其他风险警示):约67家 - 存在严重问题但暂未触及退市标准,风险仍不可小觑。
核心触发原因分布(多数公司叠加多重原因):
财务类退市风险(*ST主力军):
净资产为负: 最常见、最严峻的信号,直指“资不抵债”。
净利润为负+营收低于1亿: 持续亏损且主业规模萎缩。
审计非标意见(无法表示意见/否定意见): 财报真实性、持续经营能力遭审计机构质疑。
规范类退市风险(*ST): 如重大信披违规、控制权无序争夺等。
其他风险警示(ST):
资金占用/违规担保: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。
生产经营严重停滞: 公司“空心化”。
银行账户冻结/主要资产被查封: 流动性枯竭。
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: 主业长期萎靡。
二、ST股票数量变化的“信号灯”:为何近年持续高位?
ST/*ST公司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并非偶然,它深刻反映了:
注册制改革的“净化效应”:
入口放宽,出口畅通: 新股发行市场化加速,同时退市新规严格执行(财务、交易、规范、重大违法四类标准),劣质公司加速出清。
监管利剑高悬: 对财务造假、资金占用等“顽疾”零容忍,更多问题公司被及时“ST”警示。
经济转型的阵痛:
部分传统行业(如地产链、部分消费、纺织制造)及商业模式落后的公司,在转型升级中掉队,业绩恶化触及风险警示红线。
疫情滞后影响与需求疲软:
部分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,仍未走出经营困境,现金流持续承压。
公司治理痼疾集中暴露:
大股东违规、内控失效等问题在监管趋严和经营压力下无处遁形。
三、168家背后的警示:投资者必须死守的“三条铁律”
面对ST股票,“火中取栗”的代价极其惨重。 以下生存法则务必刻入骨髓:
铁律一:极度敬畏,退市是真实存在的“本金归零”风险!
*ST公司是退市高危群体,尤其触及“净资产为负”、“审计非标”等关键指标的,退市概率陡增。
退市流程加速: 触及退市条件即启动程序,整理期交易机会渺茫,退市后进入三板流动性极差,投资基本归零。
行动指南: 持仓股一旦被*ST,立即启动最高级别风险评估,制定退出计划。
铁律二:绝不轻信“故事”,只看公告与实质进展
警惕“重组预期”陷阱: 市场常炒作ST股“乌鸡变凤凰”的重组预期,但成功案例凤毛麟角,失败是常态。重整过程复杂漫长,现有股东权益往往被大幅稀释甚至清零。
唯一可信来源:交易所公告! 一切以公司发布的《关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》、《重整进展公告》、《年报/半年报》为准。切勿相信小道消息、股吧传言或“老师”荐股。
行动指南: 深挖公告细节,关注核心问题(如负资产如何转正?重整投资人是谁?方案对原股东是否苛刻?)。无实质进展者,坚决远离。
铁律三:严控仓位,止损无情
赌博式押注=自杀行为: 即便基于深入研究想博弈,也必须将仓位控制在可完全承受损失的极小比例(如≤1%总资金)。
预设机械止损线: 入场前即设定无条件执行的止损位(例如:跌破关键前低、亏损达15%)。切忌因套牢而“装死”或补仓摊薄成本,这可能在退市时导致毁灭性损失。
行动指南: 将ST股投资视为“高风险彩票”,投入资金等同于“认捐”,做好归零准备。
四、普通投资者的最优策略:远离为主,聚焦主流
99%的投资者应彻底远离ST板块: 市场有4000余家正常公司可供选择,何必在退市悬崖边跳舞?本金安全永远是第一要务。
聚焦基本面健康的主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优质公司: 在景气行业、核心竞争力突出、财务稳健的企业中寻找机会,才是长期制胜之道。
提升财务与风险识别能力: 学会阅读财报,警惕“准ST”信号(如连续亏损、净资产逼近负值、审计保留意见、频繁被问询等),提前规避。
结语:数字冰冷,教训血淋
168家ST/*ST公司,是168个警示灯在闪烁。这个数字本身不是机会清单,而是一张高风险的“避雷地图”。 注册制时代,退市常态化已成定局,“炒差炒壳”终将走向末路。
投资者最该关心的不是“ST股票有多少”,而是“我的持仓离ST有多远”?以及“我是否有绝对纪律永不触碰ST陷阱”? 尊重市场,敬畏风险,方能行稳致远。
Copyright©2025-2026 股票学习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2025082669号-1